● 課程成果 ●
第一組

想再看清楚一點可點此下載 | |
File Size: | 912 kb |
File Type: |
第二組

想再看清楚一點可點此下載 | |
File Size: | 360 kb |
File Type: |
第四組

想再看清楚一點可點此下載 | |
File Size: | 593 kb |
File Type: |
第五組

想再看清楚一點可點此下載 | |
File Size: | 5128 kb |
File Type: |
第六組

想再看清楚一點可點此下載 | |
File Size: | 329 kb |
File Type: |
第七組

想再看清楚一點可點此下載 | |
File Size: | 1159 kb |
File Type: |
第九組

想再看清楚一點可點此下載 | |
File Size: | 418 kb |
File Type: |
第十組

想再看清楚一點可點此下載 | |
File Size: | 7568 kb |
File Type: |
◢ 修課心得 ◣
臺大地質碩二 魏渝庭
作為一位設計思考初學者,我相當喜歡這次工作坊流程,教練團隊利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帶領我們走過設計思考五步驟,掌握核心概念和思考工具。在第一步驟 Empathize 階段,教練團用心的洽談多位受訪者直接讓我們體驗訪問的過程,三次的訪談也讓我們擁有修正訪綱與技巧的機會。第二步驟 Define 透過多項思考框架的使用和教練帶領,讓我們能從受訪逐字稿一步步挖掘使用者的深層需求與洞見,最終產出設計觀點 (POV)。第三步驟 Ideate 讓我們建立三不三要的心態,並透過 HMW 建立框架發想出不同面向、天馬行空的想法,最終收斂出緊扣 POV 的創見。第四步驟 Prototype 強調快速低成本的將想法具象化,以凝聚團隊共識並驗證可行性。最終步驟 Test 邀請訪談的使用者試用我們發想的解決方案,讓我們可以快速的了解使用者的心得,藉此優化我們的解方。最重要的是本次工作坊創造出一個開放心態的環境,讓我們可以不受限的盡情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了解到設計思考的核心概念—以人為本,將是我未來可以實踐在各場域的重要心態建立。
作為一位設計思考初學者,我相當喜歡這次工作坊流程,教練團隊利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帶領我們走過設計思考五步驟,掌握核心概念和思考工具。在第一步驟 Empathize 階段,教練團用心的洽談多位受訪者直接讓我們體驗訪問的過程,三次的訪談也讓我們擁有修正訪綱與技巧的機會。第二步驟 Define 透過多項思考框架的使用和教練帶領,讓我們能從受訪逐字稿一步步挖掘使用者的深層需求與洞見,最終產出設計觀點 (POV)。第三步驟 Ideate 讓我們建立三不三要的心態,並透過 HMW 建立框架發想出不同面向、天馬行空的想法,最終收斂出緊扣 POV 的創見。第四步驟 Prototype 強調快速低成本的將想法具象化,以凝聚團隊共識並驗證可行性。最終步驟 Test 邀請訪談的使用者試用我們發想的解決方案,讓我們可以快速的了解使用者的心得,藉此優化我們的解方。最重要的是本次工作坊創造出一個開放心態的環境,讓我們可以不受限的盡情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了解到設計思考的核心概念—以人為本,將是我未來可以實踐在各場域的重要心態建立。
臺大國企二 林志臻
我在參與這次的工作坊之前,對設計思考只有比較片段的了解,並沒有實際做完整個流程過,更何況要自己真的動手做出一個prototype!也因為之前用設計思考解決的都是比較抽象的問題,因此我一直以為大多數時候不會真的做出一個用紙、膠帶、木板等需要剪剪貼貼的產品出來。但我覺得能夠做出一個真正的產品讓我很開心,彷彿看到想法本身具象化成為一個真實的作品,是很珍貴的經驗。
我在這兩天半的工作坊中,我覺得除了能做出prototype之外,還有幾個我很喜歡的點。首先,是組員間的討論,大家對於同一件事情竟然可以有這麼多不同的想法,讓我覺得還蠻新奇的,並且在分享點子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抱持著很開放的心態。而其中讓我覺得最棒的是「每個點子都是好點子」,因為以前我可能會不敢提出一些看似很像廢話的點子、怕自己的想法不夠好等等,但在這次的討論中真的都能很自由無負擔地提出意見,讓我很感動。
再來,我覺得兩位教練在帶領我們的部分做得很好,會適時的教導我們,例如訪談時訪綱的擬定技巧我覺得非常受用。還有由各位教練講解的設計思考簡報也非常清楚易懂,很謝謝教練們花了那麼多時間在準備,看得出來各個流程都有被細心的設計過,才能讓學員們有這麼好的體驗!
最後,我很感謝有機會參加這次的工作坊,除了讓我更加認識了遠距離情侶的需求、能自己與組員設計出一個真的有用的產品,最重要的是讓我引起對設計思考的興趣,我覺得設計思考當然不是萬能的,但其中同理、思考的角度是我非常嚮往擁有的能力,因此很期待未來能夠有機會再參加相關的活動或課程!
我在參與這次的工作坊之前,對設計思考只有比較片段的了解,並沒有實際做完整個流程過,更何況要自己真的動手做出一個prototype!也因為之前用設計思考解決的都是比較抽象的問題,因此我一直以為大多數時候不會真的做出一個用紙、膠帶、木板等需要剪剪貼貼的產品出來。但我覺得能夠做出一個真正的產品讓我很開心,彷彿看到想法本身具象化成為一個真實的作品,是很珍貴的經驗。
我在這兩天半的工作坊中,我覺得除了能做出prototype之外,還有幾個我很喜歡的點。首先,是組員間的討論,大家對於同一件事情竟然可以有這麼多不同的想法,讓我覺得還蠻新奇的,並且在分享點子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抱持著很開放的心態。而其中讓我覺得最棒的是「每個點子都是好點子」,因為以前我可能會不敢提出一些看似很像廢話的點子、怕自己的想法不夠好等等,但在這次的討論中真的都能很自由無負擔地提出意見,讓我很感動。
再來,我覺得兩位教練在帶領我們的部分做得很好,會適時的教導我們,例如訪談時訪綱的擬定技巧我覺得非常受用。還有由各位教練講解的設計思考簡報也非常清楚易懂,很謝謝教練們花了那麼多時間在準備,看得出來各個流程都有被細心的設計過,才能讓學員們有這麼好的體驗!
最後,我很感謝有機會參加這次的工作坊,除了讓我更加認識了遠距離情侶的需求、能自己與組員設計出一個真的有用的產品,最重要的是讓我引起對設計思考的興趣,我覺得設計思考當然不是萬能的,但其中同理、思考的角度是我非常嚮往擁有的能力,因此很期待未來能夠有機會再參加相關的活動或課程!
臺大外文三 鄒默秦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這兩天半的工作坊,我會說「超出期待」,原本對工作坊的預期就是會有老師上課,或許帶有一點團體討論,最後進行小組發表,應該不過就這樣吧? 然而如果你也這樣預期,那就跟我一樣大錯特錯了! 這兩天半所作所學都超出我預期的,是很充實也很享受的一個周末! 想先分享我認為收穫最大的是在這裡你會實際走過設計思考的每個步驟,透過講課-實作穿插的方式,讓你從做中學,學中做,在講課時,講者都會仔細說明每個步驟我們要做什麼、怎麼做、有哪些注意事項及可以運用的討論/思考方式,確保每位學員擁有足夠資訊後再進行思考與討論,回到各組當中時,每組都配有一名教練會協助推進團隊的討論並適時給予建議,這樣的過程讓我們得以認知自己是否在哪一塊有所缺漏了,透過吸收回饋來不斷改進完善自己的想法;而實作的部分則會讓成員更印象深刻,很多時候課堂或是書籍也只是停留在文字理論,但在這裡,永遠不只理論,實際做過你才會懂! 這是和自己看書學設計思考很不一樣的點,在實作過程中去應用講課的理論,讓自己真的走過一次流程,是我很喜歡這堂課的第一點!
再者,這兩天半有很多跟夥伴討論的機會,隨時隨地可以開啟想法上的交流,我覺得這點蠻難得的,因為大家來自不同科系,擁有不同的經歷背景,提出的想法觀點自然很不一樣,會讓自己發現「喔!原來我也可以這樣想!」可以幫助增加自己思考角度的多元性,而我的組員都很有創意,能增加我自己思考的廣度;教練的帶領則能幫助大家思考,我很喜歡教練每次都用不同的方式帶大家討論,例如超能力法,先不管可行性,發散的去想可以如何應用超能力來解決問題、達成目標,是個很有趣的思考方法,透過這次工作坊,我也學習到很多引導討論的方式,如何帶領成員從發散到收斂到產出結果,很高興有這次的機會增加了我很多這方面的點子,總而言之,這兩天半以超乎我預期的方式帶給了我很多很多的收穫!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這兩天半的工作坊,我會說「超出期待」,原本對工作坊的預期就是會有老師上課,或許帶有一點團體討論,最後進行小組發表,應該不過就這樣吧? 然而如果你也這樣預期,那就跟我一樣大錯特錯了! 這兩天半所作所學都超出我預期的,是很充實也很享受的一個周末! 想先分享我認為收穫最大的是在這裡你會實際走過設計思考的每個步驟,透過講課-實作穿插的方式,讓你從做中學,學中做,在講課時,講者都會仔細說明每個步驟我們要做什麼、怎麼做、有哪些注意事項及可以運用的討論/思考方式,確保每位學員擁有足夠資訊後再進行思考與討論,回到各組當中時,每組都配有一名教練會協助推進團隊的討論並適時給予建議,這樣的過程讓我們得以認知自己是否在哪一塊有所缺漏了,透過吸收回饋來不斷改進完善自己的想法;而實作的部分則會讓成員更印象深刻,很多時候課堂或是書籍也只是停留在文字理論,但在這裡,永遠不只理論,實際做過你才會懂! 這是和自己看書學設計思考很不一樣的點,在實作過程中去應用講課的理論,讓自己真的走過一次流程,是我很喜歡這堂課的第一點!
再者,這兩天半有很多跟夥伴討論的機會,隨時隨地可以開啟想法上的交流,我覺得這點蠻難得的,因為大家來自不同科系,擁有不同的經歷背景,提出的想法觀點自然很不一樣,會讓自己發現「喔!原來我也可以這樣想!」可以幫助增加自己思考角度的多元性,而我的組員都很有創意,能增加我自己思考的廣度;教練的帶領則能幫助大家思考,我很喜歡教練每次都用不同的方式帶大家討論,例如超能力法,先不管可行性,發散的去想可以如何應用超能力來解決問題、達成目標,是個很有趣的思考方法,透過這次工作坊,我也學習到很多引導討論的方式,如何帶領成員從發散到收斂到產出結果,很高興有這次的機會增加了我很多這方面的點子,總而言之,這兩天半以超乎我預期的方式帶給了我很多很多的收穫!